抑郁症
现在是:2024/5/19 18:44:00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治疗


不要让孩子再用症状表达情绪了!

作者:  来源:网络  点击率:703




不要让孩子再用症状表达情绪了!

任丽


    你知道吗?语言是最高级别的情感表达方式。

 

    其次是通过艺术这种升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还有一类人喜欢用行动去表达,比如拒绝跟人沟通,直接通过肢体暴力表达自己的愤怒。

 

    而最不健康的一类是通过身体去表达,也就是用躯体症状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我们常见的癌症、胃溃疡、高血压都是跟情绪有关的身心疾病。

 

    作为年幼的孩子,语言能力相对较弱,很难用语言去清晰表达情感,通常就会通过身体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假如家长无法读懂孩子的情绪,无法看见孩子,孩子就只能用症状的方式表达出来了。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是一本为人父母都应该学习的一本书。

 

    作者布拉夫曼博士从事儿童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长达50年,那些看似非常困难的案例,比如孩子厌食、呕吐、咬人、尿裤子,在布拉夫曼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仅仅是通过一两次的家庭会谈,孩子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或者消失。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种种的躯体疼痛,被各种行为所困扰。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第一时间去到儿科医生那里,通过重重的检查和治疗,却长时间无法得到痊愈。

 

    如果通过正常的医疗途径不能改善,那么可能就是心理原因造成的症状了。在美国,这种情况一般会在家庭全科医生或者儿科医生的建议下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我们只需要做到这一点,就是看到孩子行为与情绪背后的需要。

 

    孩子的身体症状是其内在情感困扰的外在表现。因为孩子无法克服自己的焦虑,于是就通过外部症状来寻求帮助。这是一种表达自身痛苦的语言。

 

    布拉夫曼博士通过《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中提到的24个典型案例,帮助我们去看看,孩子的躯体症状究竟想要告诉父母什么?


    01  

    承接父母的焦虑

 

    一个三岁半的小男孩,因为持续一年多的便秘问题找到了心理医生。在这期间,他已经通过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的治疗,但便秘的情形始终没有得到完全的好转。

 

    妈妈对于孩子便秘的情况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观察到,当孩子出现分离的时候,比如父亲离开、朋友的离开,显得有一些焦虑,然后就会出现便秘的情形。

 

    我们看到妈妈构建起了一个线性因果的的模型。当她构建起这样的模型时,她会特别留意孩子在处理分离时的焦虑,而孩子的这种焦虑刺激了妈妈对于孩子便秘出现的反应。

 

    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分离,妈妈就认为孩子会出现焦虑;孩子焦虑,妈妈就会过度关注孩子的大便。妈妈同时又把她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这就变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治疗师在跟儿童工作时,会用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寻找儿童症状背后的潜在意义。通过让孩子拿着画笔随意地画些东西,她发现在孩子的涂鸦中,隐藏了许多没有被解读的信息。

 

    这个孩子画了一个城堡,并且说城堡中有一个怪兽。他在城堡的最下面还画了一条直线,孩子自己说,这条直线代表着一扇门。孩子的便秘可能是害怕这个怪兽被放出来,会带来非常危险的东西。他是想要把怪兽关在门内。

 

    医生在跟孩子的互动中,用了一种象征化的方式与孩子的便秘联系了起来。他告诉妈妈,回去以后,用自然的方式对待孩子排便的问题,不必把孩子的排便与他的分离焦虑联系在一起。妈妈只需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带着孩子去到洗手间就可以,即使他不拉,也仍然坚持这样做。

 

    最初几次,孩子坐在马桶上,需要妈妈陪同。因为这个粪便可能代表的是孩子心目中的怪兽,他害怕怪兽跑出来,所以,后面的几次排便中,他要求妈妈保护他,他要确认是否真的有怪兽跑出来。然而,排完便后,并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这之后,他经常便秘的症状就好了。因为孩子内心的恐惧被理解、被看见了,症状对他也就失去了意义。

 

    02

    认同父母

 

    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在如厕训练中变得越来越焦虑。他不能脱下纸尿裤进行小便,而每次母亲都想进一步让他习惯不使用纸尿裤,但他会非常地抗拒。在与母亲的拉锯战中,他变得有些焦虑,无法控制情绪。

 

    孩子最初出现这种状况,是在父母亲离开他一起去度假回来后发生的。我们很容易把孩子的行为跟孩子的分离焦虑相关联,似乎他很担心被父母抛弃。

 

    经过几个星期的尝试,似乎都无法成功地让孩子脱下纸尿裤,父母觉得孩子可能是心理出现了问题,他们进而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在跟孩子的交谈中,医生发现三岁的男孩已经有了性别意识,并且他了解到男孩的家里人上厕所时并不避讳他,这让他发现男女之间尿尿的方式,以及排尿的地方是有区别的。

 

    他很担心自己的小鸡鸡会在上厕所的时候,跟姐姐的一样,突然就不见了,他必须要好好地保护他的小鸡鸡。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让别人脱下他的纸尿裤。

 

    这就是弗洛伊德所提到的阉割焦虑,也是这个年龄段很多小男孩的一些正常的表现。当父母离家,孩子有些分离焦虑,在如厕训练时,他出现了一些强烈的情绪反应,妈妈把这当作了孩子出现问题的表征。孩子在潜意识中认同了妈妈的焦虑,这就成为了一个固着的问题而存在了。

 

    而实际上,这也许仅仅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表现。当我们不把它当做问题,妈妈不再那么紧张、焦虑,就可能会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看待孩子在成长中所面对的困难,并且帮助孩子理解他所幻想的焦虑事件。

 

    比如继续对他进行如厕训练,并且尝试让他理解,即使是父母离开,他也不会失去父母。上完厕所后,他完全可以确认,他的小鸡鸡没有失去。并且,他还可以尝试学习像爸爸一样站着尿尿等。

 

    03

    获得亲密

 

    有一位13岁的女孩,最近因为一次感冒发烧,发现父母对她关怀备至。在这个冬天,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家除了父母激烈的争吵,就是寂静地可怕的冷暴力。

 

    孩子生病,让这个家庭重新变得有些温馨。她感觉这真的太棒了,这场病得的太值了。女孩不仅获得了父母跟她亲密的机会,而且还让父母停止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小女孩非常渴望家里的这种温馨的氛围,她会制造一些机会让自己感冒发烧,当然这是她有意识的行为。而对于更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无意识的利用这样的方式,去重新获得父母的关注,以调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本来两个相互不理睬的、闹离婚的父母,在孩子生病时,爱孩子的父母必然会去商量如何照顾孩子,如何去给孩子看病,他们的关注点就会从夫妻之间的矛盾当中暂时解脱出来。他们需要先去解决孩子生病这件事情,这样,家庭的沟通模式就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孩子期待看到的。所以,孩子生病这件事情,就变成了一种维持亲密的策略。

 

    布拉夫曼博士在《看见孩子,看见自己》在这本书中呈现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有时候,会让我产生一种无名的愤怒,怎么会有这么自以为是的父母呢?父母错识对待孩子的情感反应,以及父母对待孩子不恰当的态度,的的确确是孩子出现各种症状的原因。

 

    有时,我们会误以为,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却往往发现,父母自己不成熟,父母无视孩子的情感需要,这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诸多的困扰。

 

    孩子需要被父母看见,假如父母无法读懂孩子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就只能用症状这种痛苦的方式,一次次地提醒父母。

 

    一个12岁的小女孩,三岁时就出现了髋部疼痛,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检查与治疗,却始终未发现躯体有什么异常。而这背后的原因仅仅是作为护士的妈妈,对于疾病的恐惧。她会把包括自己与家人的身体中的微小的不适过度放大,孩子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忠诚,就会不断地去认同父母,表现在这个孩子身上,就是让自己有病,因为妈妈认为我有病。

 

    还有一类不成熟的父母,他们无法处理自己夫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或者是无法处理自己内心的焦虑,孩子就会无意识地承接父母的这些冲突与焦虑。但孩子实在太弱小了,他根本没有能力消化这些焦虑,唯有用症状去表达了。

 

    只要父母真正能够看到孩子症状所维持的家庭功能,以及孩子症状背后的意义,真正地理解孩子,这些症状或许就会自然消失。

 


源自任丽的心灵空间,尊重原创,本平台旨在分享,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心理状态与躯体疾病
 

心灵热线-Tel:0311-69001019  13933184684     

有任何疑问请点击我: qq:395047657  498055474

 

微信公众平台号:xlzxzx0311(请搜索并加关注)可及时收听我们的即时信息

 

求助互动邮箱:xlzxzx2003@yeah.net  

QQ截图20180302104029.jpg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Copyright©2004  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

心理咨询热线:15354111695 婚恋情感咨询热线:15354211684 邮编:050081 邮箱:xlzxzx2003@yeah.net
设计制作:新华世纪网 维护管理:新华世纪网
冀ICP备11012094号
 
 预约咨询
 业务联系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